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知识型企业员工的激励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3 1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当前社会各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对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近几年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不难发

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当前社会各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对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近几年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公司管理问题是导致员工流失的直接原因。为了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公司激励机制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结构中,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也期待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并对企业有所贡献。由于人们普遍存在心理认知的偏差,导致人们对薪酬奖励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薪酬激励机制的积极效果。企业要想建立体现调节作用以及激励效用的薪酬激励机制,必须进一步了解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诉求和认知规律。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水平,本文旨在探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知识型员工提供的激励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首先,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来说,多数企业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的方式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能明确界定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没有准确划分他们各自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公司在薪酬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模糊与失误问题,从而造成薪酬分配不合理,使薪酬激励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忽略了知识型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员工的归属感,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抑制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员工的需求不能被迎合,所以即使员工得到了一些物质激励,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没得到提升,甚至会选择跳槽。

2.2 能力及环境方面的激励不足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激励知识型员工时忽视了对这些员工的能力及环境方面的激励。能力激励包括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在许多公司,虽然培训已成为必要的环节,但很少有公司把其作为一种正式的奖励。另外,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激励方式,但多数公司都忽视了这点,认为知识型员工来应聘什么职位就干相应的工作就好。如果公司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使员工发挥各自的特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环境激励包括政策环境激励和客观环境激励。单位良好的制度、规章等都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员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员工的一种重要需要。如果员工认为他在平等、公平的单位中工作,就会减少由于不公而产生的怨气,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单位的客观环境,如办公环境、办公设备等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

2.3 没有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单独考虑其适用的激励方式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有其明显的特点。公司内一概而论的激励方式是无法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的。如他们希望企业通过相关人才培养及提升机制,让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即所谓的成长性。但是,通过观察很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举措,发现仍然缺乏这种对知识型员工的成长性激励。因而就需要企业今后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激励实现更为系统地提升和强化。

3 本文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具体对策

3.1 薪酬激励

1)知识资本化的激励;2)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公司的资源和战略,调整知识型员工的待遇及构成,使之保持行业中等偏上水平,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面报酬体系模型。3)薪酬水平在外部具有竞争力,在内部体现公平性。4)注意长期、短期激励的结合性。5)福利统筹方案。创新传统福利方案,加入自主选择式福利方案。福利包含传统与自主选择式方案两种,传统固定福利项目。如:各种补贴、亲子活动、年假、积分兑现等;自主选择项目包括公司团建、购房优惠、全员参与性活动等。

3.2 工作创新方面的激励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创新性必不可少,而创新性最大的来源就是知识型员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制定并实施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型员工创新激励体系迫在眉睫。对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型员工设置不同级别的创新奖金,从而实施多层面的奖励制度。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qikandaodu/2020/1113/1400.html

上一篇:新形势下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探究
下一篇:探讨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