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现状
我国在2018年1月就开始实施外国垃圾进口禁令,明确禁止“外国垃圾”进入。《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中也明确指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等原则。”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决心。2019年7月,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进行垃圾分类都将面临处罚。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1]。
2 高校目前面临的问题
关于“校园的守望者”的想法,是因为在生活中垃圾数量逐年增加,垃圾分类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校园里可回收垃圾数量庞大,像日常学习产生的废纸废品,饮料瓶,丢弃的衣物,外卖饭盒等,尤其是校园快递包装回收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8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是了解和支持的,但是很多垃圾桶等设施达不到垃圾分类的要求。根据这一痛点,我们设计的垃圾桶主要用来垃圾的分类回收,垃圾桶由四部分组成:①纸类、塑料类、织物、金属类智能收集箱。②LED显示屏。③太阳能板。④感应照明灯。这款绿色环保智能垃圾桶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也能使垃圾处理设备的使用量降低,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我们还可以在垃圾桶中运用AI技术,打造人工智能垃圾桶,自动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评估分类,对干电池类的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分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解决校园垃圾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废纸废品等二次利用垃圾的回收量。在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3 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较为薄弱,还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再加上缺乏资源危机的影响,保护环境的问题日趋严重。日常生活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给城市的清洁和垃圾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对生存的环境造成和大的伤害,不分类的垃圾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降解,所以说垃圾分类对生活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目前对于废品回收的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认识不足, 对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缺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认识不够,或不够关切。其次,缺乏激励和约束措施,大多数情况对自己要求不高。我们在合作学习中也会出现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没有倾听等问题,有时也会导致小组合作不顺利等,随着我们的多的交流,情况好转,成员间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尊重他人的品质都在不断提高,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垃圾分类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却很难成为自发的行动,垃圾分类的体制体例也不完善,垃圾分类实行不方便,导致多数参与者失去热情。
4 解决对策
青年人相较于大部分中老年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也比较容易改变原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因此我们将目标群体暂定为各大高校,还可以通过Java的一卡通绑定设计[3]。基于Java等编程技术把该垃圾桶与同学们的校园一卡通绑定,对于回收物品数量质量等进行记录、累计积分、设置环保头衔等。刷一下校园卡,将分类好的垃圾放进收集箱,投放站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至云端进行统计。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具备全过程监控、实时计量等功能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4]。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合理绿色投放垃圾的时候,会在校园系统上积攒一定的积分,这部分积分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候,学生用户的环保积分可以作为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参考指标。
①我们还要加大在学校的宣传教育力度,举办保护环境主题的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②加强分类收集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寻求创新的突破点,让产品更具竞争性,提高现实中的实用性,完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③不断对环保智能垃圾桶的各个市场进行分析,不断地根据市场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方案。对组内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④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消费者给予的宝贵意见或建议进行整改。
5 结束语
这款绿色环保智能垃圾桶不但可以削减垃圾处置量,提高如快递纸箱的利用率,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垃圾的成本,削减土地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便利同学们的生活,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努力降低成本和售价,让更多的人接受,达到全民环保,也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使校园风气向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qikandaodu/2021/0105/1471.html
上一篇:再论“李约瑟难题”及其解答*
下一篇: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分析
企业科技与发展投稿 | 企业科技与发展编辑部| 企业科技与发展版面费 | 企业科技与发展论文发表 | 企业科技与发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