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底,COVID-19 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逐步向全国和全球蔓延,被WHO 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为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各地各行业采取停工、停产、严控人员流动等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供应保障及民生经济稳定,全国各地要求在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条件、分步骤地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如何助力企业提高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有效性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遏制疫情扩散,保障民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尽早回归正轨有着重要意义。我市各家企业先前均无防疫方面的工作经验,企业压力大,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各地疾控中心人员紧张、精力有限,无法满足大批量企业的复工防疫指导需求。本单位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人力资源及专业防控的优势。通过组建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单位在企业安全复工中的专业指导作用,增强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有效性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指导小组通过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应急预案,并在本市一家拥有员工2000 余人的汽车制造公司实施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企业防疫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取得良好成效,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20 年2 月17 日—20 日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厂的650 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男595 人(占比91.54%),女55 人(占比8.46%);年龄18 ~57(25.)岁;中专384 人(占比59.08%),大专221 人(占比34.00%),本科44 人(占比6.92%);工作年限1 ~36(4.)年。
2.实施方法
2.1 组建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由本院副院长任组长,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组员为医院具有院感、护理及医疗背景的人员。指导小组职责:(1)制定企业出现COVID-19 疑似/确诊病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2)对企业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培训,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员工防疫应急处理能力。(3)组织应急演练,梳理存在问题,根据演练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应急预案。(4)拍摄应急演练视频,建立快速学习通道,在企业更大范围内推广学习。
2.2 成立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为企业各部门管理干部。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方案。(2)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政策及防控知识培训,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落实规章制度。(3)定期督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4)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5)及时研判并做好生产经营活动决策部署。
2.3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2.3.1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由企业复工防疫应急事件处理指导小组联合市预防医学会,根据COVID-19 感染、传播特点、当前流行情况,遵照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运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健康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紧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要点,从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体系、事件分级、运行机制、应急处置、应急结束、后期处置等八个方面拟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预案。
2.3.2 制定企业出现疑似/确诊COVID-19 病例应急处置流程。根据企业出现COVID-19 病例的严重程度进行事件分级:(1)三级响应事件。员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即可疑病例。(2)二级响应事件。出现1 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3)一级响应事件。出现1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事件分级制定不同应急处置流程:(1)三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员工佩戴口罩,带至临时隔离室,专人管理,上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联系120 救护车送医院诊治,使用有效氯浓度500 ~1000mg/L的消毒剂对员工工位进行消毒,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正常生活、工作秩序。(2)二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员工所处车间/办公室停止一切工作,向企业所在街道办事处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处置和密切接触者排查,落实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使用有效氯浓度2000mg/L 的消毒剂对可能被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作用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洗,消毒后开窗通风30 分钟以上。(3)一级响应事件处置流程。企业全面停止生产,所有员工不得离开厂区,向企业所在街道办事处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处置和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划定疫点,开展终末消毒。详见图1。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qikandaodu/2021/0312/1759.html
企业科技与发展投稿 | 企业科技与发展编辑部| 企业科技与发展版面费 | 企业科技与发展论文发表 | 企业科技与发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