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慕名走访一家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的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还未到达公司生产基地,远远地,记者就被一片几乎望不到边际的巨大厂房所吸引;稍近,近30米宽的厂区移动大门、厂区内宽阔的堆场、忙碌的吊运场面渐次映入眼帘……规模宏大、生产火热,这家2018年10月全面投产的公司究竟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以海盐PC生产基地为核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打造以设计为主,融合技术咨询、生产智能制造、集成安装一体化的房屋集成科技型企业,争做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创新引领者,这是我们的目标。”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告诉记者。
知识产权:坚持“自力更生”
走进厂区,记者感觉自己真的太“渺小”,因为厂区实在太大了。
锦萧科技公司海盐生产基地总建设用地238亩,一次性规划和投资建设,总投资10.8亿元,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主厂房达9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其中生产面积4.8万平方米,室内堆场4.2万平方米。同时,配备有216米钢筋加工车间一个、5400吨胶凝材料储存罐、多吨的砂石料堆场以及可同时停靠三艘1000吨级货船的自用运输码头一座。
公司的“硬件”如此优越,但李军一直强调“软件”的重要性:“我们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再有‘硬件’的加持,企业才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宽阔的室内堆场
新建的行政研发设计大楼
记者看到,在公司办公生活区域,新建有一幢8层楼的大楼,外墙灰、绿、蓝相间,造型新颖,创意独特。李军介绍,这是公司的行政研发设计大楼,总面积达多平方米,除了行政办公外,自主设计研发新技术将是该楼的最大功能。目前公司拥有各类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及创新型人才20多人,并与同济大学、嘉兴学院、交大南洋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几年来,公司努力建立研发、设计、生产、集成安装一体化新机制,“自力更生”开发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取得突出成绩。比如,被称为“鱼雷罐”的混凝土双轨环形运输系统,便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环形轨道共有1700米长,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混凝土运输轨道之一,生产车间的混凝土运输通过双轨环形轨道运输,可确保任何一个点位随时都有混凝土,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供应,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再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固定模台智能蒸汽养护技术:所有固定模台生产的构件全部实行蒸汽养护,养护棚内设置温度、湿度传感装置,可根据构件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阀门流量,养护过程自动智能控制,并形成实时养护K线图,该技术有效缩短了构件养护时间并较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李军透露:“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拥有实质性审批生效的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科技成果喜人。”
智能智造:善于“拿来主义”
锦萧科技公司创始人李军,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主持过多个重大项目的施工,其中一些项目先后获得过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全国装饰质量奖、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奖等,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博的见识。他认为,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必须突破传统工艺,向智能智造跨越。为此,公司除自主研发外,还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善于“拿来主义”,运用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的生产能力。
公司9万平方米的厂房被分隔为10个生产制造车间,共设有600多个生产模台。其中10号车间是专做叠合板的车间,记者在该车间看到,一个标有“SANY”字样,高有7、8米的方形庞然大物矗立在车间中央。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秋良介绍,在 10号车间,公司花费1500万元资金引进了三一重工的一套自动化流水养护系统,包括静养护、养护窑、自动布料机等,这个庞然大物便是养护窑,是该养护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窑为地面十层地下二层,智能温控装置,自动切换温度和自动关闭养护,高效节能,同时又保障产品的养护质量,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养护窑之一。“一般的养护窑每天只能养护30~40立方米构件,而我们的养护窑每天可以养护120立方米以上,效率提升非常明显。”沈秋良表示。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zonghexinwen/2020/0709/369.html
企业科技与发展投稿 | 企业科技与发展编辑部| 企业科技与发展版面费 | 企业科技与发展论文发表 | 企业科技与发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