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基建浪潮:科技企业积极布局,旷视公布AI新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2 22:5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杨剑勇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诞生于1956年,六十多年来,科学家从未停止研究。可以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AI技术日益成熟

文/杨剑勇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诞生于1956年,六十多年来,科学家从未停止研究。可以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AI技术日益成熟,结合云计算作为AI技术输出平台,为各?业创新带来活力,也为经济增长释放动力。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高达16万亿元,占 GDP 比重16.3%。

新基建浪潮,新经济发展释放红利

在笔者看来,三新经济其背后依托技术创新。因我国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活力市场,使得新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所以,对疫情冲击,我国经济从2020年第二季度经济已实现增长,预示经济开始复苏,这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整体来说,受新冠病毒冲击,各界对新技术需求强劲,特别是我国加大以5G、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不仅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可以说,新基建承担经济发展助推器,也使我国成世界经济复苏领头雁角色。

随着新基建上升到国家战略后,5G作为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在今年将会加速部署,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万物互联继而向万物智能转变,信息科技进入物联网时代,从城市管理到工业自动化,再到智慧物流等各行业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新经济价值巨大。

科技企业是新基建主力军,旷视公布AI新基建线路图

为把握新基建机遇,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新基建政策,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因新基建注重科技端,科技企业则是新基建主力军,纷纷调整战略,投入重金。阿里未来三年将投入2000亿,腾讯未来5年投入5000亿,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云服务器扩容500万台,这一规模相当于3000亿元。

数据、算力与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三要素,对于BAT巨头们来说,凭借资金实力,加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新基建提供算力底座。对于旷视科技来说,作为人工智能头部厂商,专注于“算法”,结合应用,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细分赛道落地,并通过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把 AI 能力分享世界,开发者可以基于旷视Brain++平台,覆盖更多场景的应用,推进AI新基建进程。

为更清晰展现AI新基建版图,旷视在7月29日举行的年中媒体交流会上,公布了AI新基建线路图。整体而言,入行业、出标杆,单点场景将引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推进AI新基建的过程中,旷视还以算法和数据构建AI底层系统和底层技术,打造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开源其深度学习框架天元,不断降低企业算法开发和使用AI技术门槛,打造产业生态,实现AI产业落地的场景突破。

以城市场景为例,旷视关注城市大规模化治理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城市微单元场景的智能化建设,希望用软硬结合的全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建城市大脑,建设城市级AI基础设施,让城市运转更高效、安全。

据了解,这是首个以计算机视觉能力助力城市治理的AI企业,助力城市基建与应用覆盖公共安全、交管、城管、司法等多个垂直领域,已在中国150多座城市、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帮助城市管理者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改善市民居住体验。此外,在社区、楼宇、产业园、工厂、景区、校园、工地等小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目前,旷视的AI通行产品已经落地全国3000多座楼宇,日均服务通行人次超过1000万人次。

在工业场景方面,旷视发布业内首个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河图,够一站式解决规划、仿真、 运维、运营全流程的问题,给工业及商业场景带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截至目前,河图落地商业项目近百个,包括全球最柔性的服装类智能仓改造项目。在该仓中,河图连接并调度全仓10类近4000台智能物流装备,包括700余台移动机器人,在面积超过m2的整仓实现多个流程动态协作。

Brain++作为高效量产算法的AI基础设施,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建立企业AI基础设施,将需求到落地时间缩短80%,并降低约55%整体算法生产成本。通过Brain++,旷视将AI能力引入施耐德电气、一汽富维集团等企业的生产线,并为国家电网提供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园区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zonghexinwen/2020/0802/573.html

上一篇:厦门“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逾千家 今年新增
下一篇:CETV报道微动天下:用科技助力餐饮企业数字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