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在WIM大会,鸟瞰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04: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科技、消费、大健康、新居住、硬科技等八大领域,以及相对应的VC/PE投资机构中,亿欧都梳理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 全文3059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丨乔小亮 编辑丨顾彦 不是每一次

在科技、消费、大健康、新居住、硬科技等八大领域,以及相对应的VC/PE投资机构中,亿欧都梳理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

全文3059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丨乔小亮

编辑丨顾彦

不是每一次,人们都能有机会,以最直观、犀利的方式,对全球最有生命力、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机构做一次全面的鸟瞰。

本年度的World Innovators Meet世界创新者年会,将于12月9-11日如约而至。在WIM2019成功举办的基础上,WIM2020将迈出更大胆的全球化步伐,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科技创新代表性国家、地区同步在线举行。

这也许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属于创新者们的年终聚会。本次WIM大会,亿欧梳理了37份全球与中国企业的榜单。通过这些榜单,投资者们可以对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实现鸟瞰式的总览。

在科技、消费、大健康、新居住、硬科技等八大领域,以及相对应的VC/PE投资机构中,亿欧都梳理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其中主要包括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创新企业家、投资机构四个层面。

这是一次复杂、全面的大规模筛查,整个工作消耗了亿欧数十位分析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亿欧的分析师们搜罗了全球范围内八大行业的数万家企业,最终落实成为这三十多个覆盖千余个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榜单。

能够完成这样一次“前无古人”的全球创新企业大检阅,并让这些企业更广泛地为人所知,对于亿欧、WIM大会和所有参与其中的分析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市公司系列榜单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中国出现了数量规模庞大的上市公司群体。这些企业已经脱离了创业阶段,成为公众公司。

在已经上市的大公司层面,本次WIM大会设置了《科技创新上市公司TOP50》榜单。

在这份专属大型上市公司的榜单中,亿欧盘点那些最具创新能力的中国上市公司,其市值在200亿元以上,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媒体的曝光度、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这些企业都有比同行业企业更好的表现。

科创是本届WIM大会最多关注的领域。我们密切观察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科创类企业,其中包括了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企业、芯片企业和众多类型的硬科技企业。

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这些领域的中国企业,肩负着中国核心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突破的重任。对于这些从零到一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有大量的市场空白需要去填补,有着无比光明广阔的前景,但创业创新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在艰难中前行。

而对于全球范围内更多的科创企业来说,它们担负的是为全球经济增长寻找增量空间的重任。当新的技术在具体的业务中付诸现实并产生价值时,整个世界都将是受益者。

为此,WIM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像全球推介中国科创、硬科技企业,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企业的投资价值。我们面向全球投资者准备了《2020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TOP50》、《2020全球芯片科技创新TOP50》、《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上市公司榜TOP10》,这些榜单基本涵盖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各类硬科技企业。

其他被亿欧关注的重点行业,WIM也策划了单独的行业榜单,包括《2020中国医疗大健康创新上市公司榜TOP10》、《2020中国产业互联工业智能创新上市公司榜 TOP10》等。

和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不同的是,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头部企业,大多有更充足的科研创新资金的支持,也有动力去通过技术创新节省企业经营成本,更希望通过创新业务打造“二次曲线”,因此,在创新方面,大量的上市公司不遗余力。

这些行业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行业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上市公司。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榜单中将有大量企业,能够在二级市场中成为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优质成长股。

优秀创业公司系列榜单

科技与创投领域中,“独角兽”的成长一直是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最近两年,几个最具知名度的“超级独角兽”陆续上市或筹划上市,我们看到,在市场上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创新型初创企业,正在快速崛起。

为了能够让参会者、投资者和所有科技创新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对这些企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本次WIM大会在几个不同的行业领域,分别组织了不同的榜单内容,其中包括了涉及企业数量最多的科技领袖篇章中的《2020全球明日之星TOP100》、《2020中国明日之星TOP100》。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zonghexinwen/2020/1030/1305.html

上一篇:创新成果显著,南京这些企业亮出“硬核”黑科
下一篇:探索深圳高科技企业参与中部崛起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