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人人都谈BIM,很多施工企业也想组建一支强大的BIM团队并且想持续发展,奈何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和国企)只想培养自己的人才(校招),不愿意进行社会招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搭建一支完整的有健全工作机制的BIM团队?
本人十年前开始接触BIM,是原单位最早从事BIM工作和外派学习的一批人,曾负责过单位的BIM技术培训和BIM项目工作,个人认为施工企业组建一支健全的BIM团队,难度和瓶颈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经费投入
除购买软硬件上面的投入不谈。在人力成本的投入上,如果组建专职的BIM团队,按照现在BIM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团队能力标准,一个20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BIM团队至少配备土建一人、安装两人、预算一人才能把BIM做好,如果这四人都是有一定的现场经验、工作经验,并且会BIM软件的,三个人的薪酬福利待遇平均每人公司至少要投入15万以上,仅四人的BIM团队来计算,每年的企业成本开支至少超过60万左右。如果是大型企业,按每年的项目数量来建设BIM团队,首先问问养不养得起?
这就是很多施工单位不愿意真正投入的原因,他们宁可派现有技术人员外派去学习,然后兼职做BIM也不愿设置专职的岗位,有事跑现场,没事画BIM,所以在施工行业流行一句话:三年技术当总工,五年BIM一场空。
2、应用平台
如果经费上面投入了,养了一批专职的BIM队伍。那么下面一个问题就来了,如果要把这块投入赚出来。现在BIM应用成果进场前吹的天花乱缀,其实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的BIM技术应用是个赔钱的事情。加之,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BIM费用业主一般很少再单独出一笔费用,所以施工企业在合同总价里面措施费里拿出钱搞BIM,这个事情只能产生点微弱的间接效益,他们大抵是没有动力的。
话说话来,BIM团队的组建并不难,难的是给企业一个现实功利的理由才是最难的,否则大家都学聪明了,只是建个模型,做做样子就好了。
BIM目前只有大型的建筑企业在开始应用和培训,这种东西需要大量项目实践相结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是,这项技术出现时间较短,熟悉的人尚在熟悉,不知道的人尚且不知道,只能说招几个有经验的BIM工程师,传帮带徒弟。还有一点最为致命,BIM技术经验积累并不像施工技术那样,可以通过PPT或文字方案传承下去,只要BIM工程师离职了,新招的BIM工程师也许又不会调管综了,继续从零开始,周而复始。
抓住人才,考察高效落地的工具是开始,在项目中运用且迅速成长才是BIM建设之道。
很多施工企业对完成业主的BIM深化要求开始倍感压力,要么自建团队谋发展(要投人投钱),要么找外包队伍(只投钱,对自身技术力量的沉淀少)。从长远来看,一个有发展潜力和预期的企业都应该自己建设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专职BIM团队,重要的是经费要到位,同时外部的咨询力量和培训力量也都可以找,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BIM发展的平衡之术,就是既有自己的BIM团队技术沉淀,同时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又不能超预算,BIM建设采用自施+外包的运作模式是当下很多施工企业采用的模式。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BIM应用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在管线复杂区域避免碰撞,结构预留预埋做好,如果在其他地方再做过多投入其实没太大必要,那属于价值过剩,本来现在施工行业项目利润就低,每一分钱更要花在刀刃上,用BIM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否则其它的投入全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BIM和施工单位其实真没多大关系,关系最大的是设计院,因为BIM的强大在于设计过程的协同,其他的都是配角。因为国情原因导致设计院萝卜快了不洗泥,才会让施工企业做二次深化设计,到了施工单位就是现场应用了,现场要啥就做啥,结合项目全面锻炼队伍,假以时日,队伍就组建锻炼出来了。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zonghexinwen/2021/0523/2420.html
企业科技与发展投稿 | 企业科技与发展编辑部| 企业科技与发展版面费 | 企业科技与发展论文发表 | 企业科技与发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