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G20将联手围堵企业避税,跨国科技巨头遭精准整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2 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跨国科技巨头未来避税空间将大打折扣。 7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意大利主持G20财长和央行会议州长。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和卫生形势、支持低收入国家应对疫情影响

跨国科技巨头未来避税空间将大打折扣。

7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意大利主持G20财长和央行会议州长。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和卫生形势、支持低收入国家应对疫情影响、发展可持续金融、推动金融部门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国际税收合作等议题。

图片来源:G20峰会官网

本次会议,市场最关注的就是国际税务合作。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会议“就更稳定、更公平的国际税收框架达成了历史性共识”。会议公报指出,G20支持跨国公司利润再分配、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等措施,并呼吁未来更多国家加入磋商。

国际税收制度改革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国际税收政策挑战。全球企业税率的长期下降,甚至国家间“逐底竞争”的出现,给跨国公司近年来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的避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评论人士表示,此次改革将重塑现行已运行近百年的国际税收规则,国际税收体系即将开启新篇章。

多方分析指出,国际税制改革中的税权再分配目前主要针对大型跨国科技巨头,“最低的企业世界上的税率“规则实施后,位于低税区的中间实体可能需要缴纳额外的税款。为了适应新的全球税收制度,跨国公司还需要升级财税管理体系,这将增加运营成本的负担。中国实施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内部障碍相对较小,将为从事跨境投资的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合规义务。

会议还认为,全球经济前景继续向好,但复苏仍不平衡,与疫情相关的下行风险仍在突出。各方重申,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应对疫情影响,避免过早退出经济支持政策,同时保持金融稳定和财政长期可持续性,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溢出效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的工作进展,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分类标准、ESG 评级方法和气候信息披露标准 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比性、兼容性和透明度将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支持低碳转型。

国际税制“两支柱”改革促进税收公平

国际税收制度的改革已经酝酿多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给国际税收政策和相关单边数字服务税、平衡税等问题带来的挑战,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税收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研究,2015年发布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谈判,本月早些时候,经合组织协调了国际税收体系,形成了一个两大支柱计划。其中,第一支柱对跨国公司全球剩余利润的征税权在税收管辖区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要确保包括数字产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其开展业务活动和盈利的所有市场公平纳税。 . .

有分析人士指出,第一支柱将建立新的纳税地点规则,并在国家之间分享税收权利。一种新方法。其目的是确保数字密集型或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跨国企业(MNE),即使没有实体存在,也能根据现行税法的要求开展持续规模的业务,并在当地缴纳税费。

第二支柱是设立全球最低的企业税率,解决跨国公司转移将利润转为低税或免税地,是为了规避征税问题,控制国家之间的财税“竞争”。据估计,如果将这一税率设定为15%,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可产生约1500亿美元的税收。

经过紧张激烈的谈判,经合组织于 7 月 1 日发表声明。 BEPS 包容性框架下的 139 个成员中有 130 个国家(或地区)已同意支持基于“双支柱”框架解决数字经济税收挑战。这也是G20会议就国际税收框架“达成历史性协议”的基础。

据媒体报道,经合组织新任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表示,经过多年的紧张工作和谈判,这具有历史意义。计划将确保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缴纳公平份额的税款。该计划并没有完全消除税收竞争,也不应该完全消除税收竞争,但它确实对过度和有害的税收竞争设定了多边协议的限制。参与谈判的各方已同意在今年10月完成规划中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制定2023年规划实施方案。

< span>有分析人士指出,G20协议将为2021年内达成全球共识解决国际税收规则的实质性协议铺平道路。 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李鹤林近日写了一篇文章说130个国家或地区的GDP超过了世界GDP的90%。达成如此广泛的共识意义重大。税收规则为重塑框架奠定了基础,国际税收体系即将开启新篇章。

文章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网址: http://www.qykjyfz.cn/zonghexinwen/2021/0712/2745.html

上一篇:英政府阻拦无效?闻泰科技更受当地企业欢迎
下一篇:一大堆科技企业取消赴美IPO 用户信息是否超百万